四川巴中讯 易地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、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,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,目的是通过“挪穷窝”“换穷业”,实现“拔穷根”,从根本上解决搬迁群众的脱贫发展问题。
近日,恩阳区雪山镇党委、政府坚持通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不断改善人居环境,同时加大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、产业发展建设,让搬迁群众搬得出、能致富。雪山镇土庙村位于雪山西北部,幅员面积7.5平方公里,辖6个村民小组,全村易地搬迁户36户127人,建设有王家坪(9户28人)和大田坝(10户36人)两个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。土庙村易地搬迁户36户127人,建设有王家坪(9户28人)和大田坝(10户36人)两个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。该镇土庙村“两委”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多渠道促进就业,培育壮大产业,实现有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就业全覆盖、产业全覆盖,搬迁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得到全面提升。
坚持党建引领促搬迁,各安置点由所在行政村村委会、党支部统一管理,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,发挥好安置点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作用,调动各类社会组织和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工作。引导搬迁户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,带头落实相关政策。通过强化引导,组织宣讲,召开群众大会,让搬迁群众学政策、学先进、学身边人身边事等,使他们的思想能紧跟时代步伐,不断提高认识水平,尽快融入到新的环境。举办各类文体活动,进一步丰富搬迁群众精神文化生活,促进社会交往和社会互动,增强社区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,聚焦感恩教育、文明创建、公共文化,特色活动增强文化引领能力,大力开展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、职业道德,家庭美德教育,不断提高社区文明程度。
坚持就业带动稳搬迁,按照“搬得出、稳得住、能脱贫”的原则,认真落实易地扶贫搬迁相关政策措施,逐村逐点逐户进行排查了解,持续巩固提高搬迁质量,进一步增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和自我发展能力。在产业培育上,土庙村以优质粮油、蔬菜种植、牧草加工为主导产业,发展优质粮油2000亩,年产值240亩,发展牧草种植500余亩,年产值100万元,带动贫困户15人增收,打造精品优质蔬菜产业园1个,保证农户稳定增收,年用工量达9000人次以上,其中易地扶贫搬迁人员务工达4000人次以上。为搬迁群众培育稳定的后续发展产业,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和措施,确保搬迁群众实现“搬得出、稳得住、能发展、可致富”。
坚持设施完善强搬迁,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,保障搬迁群众基本生活便利。土庙村争取2022年省预算内资金以工代赈项目,2022年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恩阳区2022年撤并建制村畅通工程,有效提升村基础设施,增加群众收入,提升群众幸福感,获得感。土庙村把以工代赈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,切实发挥以工代赈在促进就业、收入分配、基础建设等方面的综合性政策效应,有效激发群众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,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。
下一步,恩阳区雪山镇土庙村将继续按照工作要求,实现巩固拓展易地扶贫搬迁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依托安置点实施乡村振兴工程,将农村安置点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纳入乡村建设行动统一规划、统一建设,加快安置点公共服务提质升级。(恩阳区雪山镇供稿)